年少时光之晚霞与星空

本文隶属于《青春回忆集》

接着上一篇农忙的故事,年少时候关于农忙季节还有几个特别难忘的场景,大约便是忙了一天之后的歇息时刻吧。那通常都是吃罢晚饭可以上楼顶的玩耍时候。

这种时刻也不多,因为农忙时大人们通常都是天黑才回到家,偶然哪天遇到傍晚下大雨,大人们提前回来,而在家守着的人也收拾了楼顶晒的谷物。一家人吃罢洗罢,闲来无事,也都会到楼顶乘凉打发时光。我忘了那时候为啥不流行看电视,可能也与夏季经常停电有关,与其呆在楼下漆黑房间,不如上楼顶借用霞光与星光,总之全家人没事的都上楼顶了。

到了楼顶,晚霞的天空还亮着,晒了一天的楼顶还有余热,楼顶本身排水较好,之前有雨的在楼顶这也很快被余热蒸干。农村小孩子们也喜欢在平整的楼顶打闹嬉戏,尽情奔跑,而大人们则靠着栏杆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前阵子过年期间在新家俯望老房子时拍的,除掉那些新房子,修正一下太阳的方位,大约就是小时候的晚霞了

我那时候其实有留意过天空,大雨过后的晚霞其实挺美,尤其霞光照着天边的云朵,真的是金灿灿的火烧云,小时候农村还没那么多新房,老房子也都只有一两层,站在老房子的楼顶,其实一眼就能望到天边,夕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射出的光偏黄偏红,而且角度很低,往往能将站着的人影子拉得老长,有过那么一阵,我有看着西边的太阳缓缓落下山。可小孩子并不懂夕阳的美,那时候总觉得大人们站在栏杆那盯着太阳落山很无聊的。

天空也渐渐暗下了,接下来要登场的就是夜空,盛夏时节如果晚上能看到星星,那接下来就可以决定是否在楼顶睡觉了。比起闷热的屋子,那时候的农村人都喜欢在晴朗的夜空下上楼顶过夜。随后我们就会三三两两的从楼下抱着席子与被单,枕头等上楼顶,直接摊开来席地而坐。

虽然农忙时节村里人都睡得早,但也不会说太阳下山就马上睡,夜间闲聊的节目是必不可少的,做了老爸的还得时不时回答好奇孩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这是见到萤火虫飞过来时候问的,而在夜空透亮的时候,差不多每天晚上都能见到流星,不需一直抬头仰望,只需躺在楼顶,跟身边人扯些故事,只要还没闭眼,就总能遇到,小孩子首次见到流星的时候都会问那是什么,以及怎么来之类的问题。我记得老爸告诉过我天上哪一颗是金星,哪一颗是火星之类,只是印象中星星那么多,而且还会动,怎可能都记得?记不住就懒得记了,以至于我到现在依旧不会看星图。

对于星空无比灿烂的印象来自于某次家族楼顶大聚会,当时恰逢秋季,家里太公丧事举办的第几天。南宁叔公、小叔等都回来了,伯爷、堂哥、叔叔、叔公、爷爷以及一大帮小孩,在法事告一段落后,都上了楼顶乘凉,准备直接过夜。秋高气爽之下,老家的夜空纯净无比,夜空也因此灿烂无比,当时月亮应该还没出来搅场,我看到了洒满天星的夜空,天上好像还有一些淡淡的云,小孩不懂那淡淡的银河!

前阵子过年在老家用手机拍的星空,依据三颗并排的星星,朋友教我认识了猎户座

睡过那么多次楼顶,每次都得带着被单,别看是盛夏深秋南方依旧炎热,天空要没啥云朵保暖,大地的白天储蓄余热很快就会散掉,到了深夜凌晨依旧会有寒意。到了深夜我偶尔也会被冷着,在半梦半醒的时刻,听着周围夜虫鸣叫,吹过竹林的风声以及旁边大人的呼噜声,睁眼看着后半夜升起的月亮,给那些依旧在梦乡的人们洒下洁白的月光,整个世界就真的还在梦里一样。就是明明就有各种声音,却感觉周围异常宁静……

一直等到天边露出鱼肚白,孩子们大约还是不愿起,只当鼻子闻到了柴火味,那是早期的大人们在厨房煮粥的烟火通过烟囱冒上来的,这大约就是给睡楼顶的人起床的讯号了,接着又是乡村忙碌的一天!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1个赞)
Loading...

年少时光之农忙季节

本文隶属于《青春回忆集》

今儿是2019元宵节,选择在今天这个时刻回忆以前的事,挺有意思的。

读小学那阵,因为暑假的漫长,有些年的暑假我会从南宁回到老家过,也正好应了我们那边农忙时节,老家叫“农月春”的时候。

以前我这种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农忙时节是帮不了什么忙的,无非就是在家帮忙晒晒稻谷,后来长大了一些后,可以帮拔花生,摘玉米了,还能扛着一包包的稻谷上楼顶晒。农忙时节的锻炼对我那时候的成长真的很有意义,它让我知道了很多东西并非当初那般理所当然可以拥有,一切收获都来之不易。

农忙在广西这边也差不多是最热的时候吧,顶着烈日汗如雨下的季节,在田野里劳作,偶尔来一阵清风,瞬间觉得凉爽至极。我印象中最难受的莫过于进玉米田,那比人高的玉米杆子围成片,密不透风,那时候进去真如蒸笼一般……如今很多时候,稍微晒一点,热一点人就不想动,可当年的农民伯伯真的就是在这么热的时候下田收割的,如果说粮贱伤农,那伤得最深!

农忙过后九月,老家田间一景,水稻第二季了

我还记得帮拔花生的时候,有一阵子是很怕遇到毛毛虫,或许是小时候被毛毛虫爬上手臂吓着过,至那之后对于黑色一条条的毛毛虫心理一直有阴影。农家花生田里各种虫子很常见,黑色毛毛虫倒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长着绿毛还是金毛的一种虫子,一旦被扎,瞬间刺痛无比,跟着干活的小妹把这东西说得极为恐怖,以至于我每拔几棵花生苗,就得仔细观察好一阵,效率低了不少。

田野外的劳作总是单调、枯燥而且艰辛的,所以一家子大小一起在下田上岭的时候,总要找些机会一起侃大山或则讲故事,有时候是一起翻田、一起拔花生、有时候是几个人一起打稻谷、边打边聊。也有时候是一家子将拔起来的花生苗堆成堆,然后几棵苗一起“鞭”落花生。“鞭”不干净的就用手一颗颗摘,太阳很大的时候,一家子就撑一个大伞围在底下边摘边聊,聊着聊着,看似很多的花生就弄完了,然后差不多也就收工回家休息了,农民的各种传闻故事就是在劳动中产生并演化出来的。

回家休息是仅限不太赶的时候,最赶的季节里,家里劳作“主力”白天是不回家,顶着烈日在野外“连轴转”的,饿了或则是渴了就吃小孩从家里打包带出来的玉米粥或则白粥榨菜、腌辣椒等。吃完坐一阵又接着下田上岭。收获的一包包粮食会让小孩子用牛车,或则单车托回家,我也有用单车托过,一次一包50,或则两包100(忘了是斤还是公斤,应该是公斤吧)的湿稻谷,对那老凤凰单车是严峻的考验,不过那年代单车的质量好,来回搞都不是个事。

老家拍的暴风雨云,类似当年雷雨滚来那一瞬,我们同样躲了起来,只不过不是当年那小屋了……

我还记得有一次,盛夏时刻,听闻天边雷声滚滚,抬头一看,密不透光的乌云从天边席卷而来,那乌云黑得那么深沉,如灰黑的海浪将明亮的天空点点侵蚀着,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我跟老妈还有小妹们赶紧收拾了手上的活,试图赶回家去帮收那晒在楼顶的粮食。刚走到经过水坝那一段,雨点就打了下来,打得人脸上生疼,水坝那有个小屋子,我们就赶紧躲了过去避雨,里边也已经有其他乡亲了,一伙人就这么躲在窄小的屋子中,关上那简陋的两扇木门,听着外边的风雨猛吹呼呼响,透过门缝看,外边已然是茫茫水海一片……当时外边应该还打着闪电雷鸣吧。我们避了好久才,雨差不多了才赶回家,幸好家里小弟跟爷爷算给力,当时能收的都收了,晒的粮食没被淋就好……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1个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