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光之初中课堂

本文隶属于《青春回忆集》

接下来是初中一些零碎的记忆。多数是关于课堂上的,就归纳为一起吧。

首先是实验课,做了一些刺激实验的课印象都比较深,比如说化学课的氢气爆炸实验,老师用了什么制作氢气呢?好像是钠跟水吧(佩服自己居然还记得,无愧于初中当了化学科代表)然后用了一个很轻又很坚韧的容器倒扣在桌面上,氢气跟空气混合差不多了,点着引火进去,同学们都知道会炸,期待爆炸的程度如何,都有点小紧张,只听见“砰”的一声,那个容器被轰了起来。这实验是有一定危险性的,老师控制得很好,氢气量不多,仅供示范。老师这样是演示了氢气易燃易爆的性质,应该也告诫我们以后要远离氢气球……

生物课就比较有意思了,有三个实验是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关于神经对电流刺激反应的,用的应该是虎纹蛙(俗称田鸡),当时我们把虎纹蛙的头剪掉了,各种肢解,然后用个带微弱电流的针刺激断开部位,那蛙腿还能一弹一弹的,挺有趣。

第二个生物实验记得是用刚孵化的小鸡吧,具体是做什么实验我忘记了,应该是切开胸腔腹腔,观察心跳之类的,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有些同学将小鸡的肠子弄断,鸡屎都弄了出来,同学本是一脸嫌臭,记得老师说这些小鸡刚孵化出来,还没喂食任何东西,那些不是鸡屎,而是孵化过程中缩进腹腔的卵黄(蛋黄)同学们就,噢……了一声。

第三个生物实验印象深刻,用的是蚯蚓,因为太常见,所以课前老师让我们自备实验体蚯蚓,于是同学们就操场,花池各种挖,多数是找到常见的那种小蚯蚓,个别同学好像去足球场角落挖到了好大的,不同品种的蚯蚓,好像有小指那么粗的,吓人。

这实验具体做什么是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实验台有醋酸,同学们蘸了点醋酸放在蚯蚓头部,蚯蚓瞬间剧烈反应,强度很大,整个蚯蚓身子都在弹跳。同学们就觉得这样很有趣,就不断用更多的醋酸刺激蚯蚓,然后就有很多蚯蚓就这样被酸死了。

物理课的实验我记得就有一个,就是关于电磁感应,发电机与电动机。磁铁、转子、电线、灯泡、传动带之类都是自己动手组装起来的,接入电流后有些小组的电动机能转起来,有些转不起来,肯定是哪里接的不对或则磁铁方向搞反了之类。发电就用手摇转转子,看看接的二极管小灯是否亮起来之类,物理实验课就没有什么太多惊险刺激的地方。

还有就是生物课,讲到植物授粉,“花蕊”这个词被我抢答成“花心”,然后老师当面纠正,然后初中有个“生理与卫生”课,其实就是性教育课,还是生物老师上的,没有像一些其他地方,讲女生的让男生离开,讲男生的让女生离开,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课堂上的,印象最深的是老师问到女生上厕所后,应该如何擦屁股,咱宿舍里边那个字小小的男生抢答到了,说应该从前往后擦。当时我们都惊呆了,这女人的细节男生居然懂……果然人不可貌相。

还有物理课的一个老师,讲到光的反射、折射之类,讲到光这个字眼,就用了个特别搞笑的手势,大约就是手指伸直情况下,手掌的张合,有点像抓奶龙爪手,每次这老师一讲光,就做这个动作示意光的发射,同学们就忍不住想笑。青春期的初中生联想太丰富了,可偏偏那老师一直不自觉有问题。

还有就是考试作弊,初中的时候我考试成绩除了英语外,总体都不错。一般也不需要作弊,就唯有思想政治课例外,主要是当时任教这门课的老师是个老大姐(当时我们眼中是接近奶奶的人物)让我们备考什么的都是背,而且是很多的地方,整段整段的背,当时做她学生的都头疼死了。模拟考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作弊偷偷拿书出来抄,我也跟着学,很不巧我这么老实的人没有作弊经验,被老师抓到作弊了。于是惩罚就是那些题的答案要抄写,忘了是抄写多少遍了,反正写得手疼。

当然,实话说那政治老师让学生的死记硬背的办法确实有用,政治没挂科,最搞笑的是,当时最头疼的思想政治,到本科的时候变成“马哲”,考试各种选择,问答,综合论述非常顺,最后我的分数竟然是全班最高的,仅差两分满分。同学都佩服死了,连问我是怎么背的,有啥技巧,我只是笑了笑,感谢恩师当年给我打下的基础。

还有就是英语,小学开始学的时候没学好,到了初中本可以从零开始,但因为心理因素还是怕英语,最后初中英语也没跟上。当时下了不少血本,包括购买电子辞典。

当时掌上设备刚普及,以黑白屏居多,做学生的生意成本不能太高,其他科目不好切入。唯有通过英语,将又大又厚的英语辞典缩入小巧的设备中。加上一些简单的计算、记事、日历、发音跟游戏功能,就是当年比较有名的文曲星电子辞典。我是看到同宿舍的小伙伴有一个,也心痒痒的想买,后边老妈如我所愿帮我买了个快译通。

快译通查单词方便了,可惜我的英语并未因此进步多少。记得当时电子辞典上有个比较益智的游戏很流行,叫黑白棋吧,样子有点像五子棋,但游戏规则更简单,下棋的点横竖斜通吃。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很明显能感觉到文曲星的棋力比我那看起来更高大上的快译通更强

说起这个快译通,这里有篇专门的博文可以看:《初中时代的电子辞典—快译通》。它功能虽然强,但质量并不好,没用两年按钮就失灵了。后边多次试图挽救都没什么卵用,顶不了多久又失灵,索性作废,让它退出历史舞台。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暂无人赞)
Loading...

年少时光之电脑与网络

本文隶属于《青春回忆集》

接下来是初中的电脑有关的记忆,看过我青春回忆录前边文章的,都知道我接触电脑比较早。但之前摸到的都是属于古董级别的DOS系统,真正跟上时代的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初中有电教课。还有专门关于电脑学习的教材,有些还是涉及到互联网的,以1999年到2000年初的时代,对学生涉及互联网教育,如今看也算相当先进。我们首先从电教课说起。

电教课其实就是用电脑教学的课程,当时学校新教学楼盖起来后,有个阶梯教室在楼上,比较大。而且配备了投影仪,对,这玩意在当时真的是高科技,相信也很贵。没有投影仪之前,老师想做一些动态图示,是需要传统的灯片。

什么叫传统灯片呢,就是一个高亮度灯泡围起来的灯箱,上方一个透明玻璃台,然后再上方就是一组光学器件,透视镜反射镜等等,能将玻璃台上带有图案的透明的胶片的图案,放大打在幕布上。现在一般学校也没有这种传统灯箱了,都是投影仪,在没有投影仪之前,老师用的都是传统灯箱做图案演示。有些胶片还做得相当精巧,真的可以拉动图案哦,不像现在电脑做PPT几个鼠标点一下就能实现图像变动,当年要做到这点可费工夫了。

当年会用电脑的老师也不多,我记得第一次到新的阶梯教室,然后看到电脑显示屏的桌面,经过天花板挂着那台大大的投影机打在幕布上的时候,我惊讶了,那投影简直就是超大显示器呀,还好奇的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走到讲台幕布前,仔细观察那一个一个的像素点。感觉科技真了不起,不知道是学校当时选用了比较好的设备还是怎样的原因,我当时就觉得画面好艳丽,投影的尺寸真的好大好大。

真正能让我们自己每人一台电脑还是在微机课,当时微机课还在另外一栋楼,进门之前也是要换穿鞋套。毕竟电脑在当时是属于高端设备,那么多电脑在一个房间,那房间就是机房重地,要尽量避免灰尘什么的,我进门口之前发现门口那居然还有一台大型的稳压器之类的设备,可见校方对于这些设备保养是下了功夫的。

电脑的系统当时是视窗系统,忘了是WIN98还是WIN95了,应该是98了吧。老师给我们上课的内容还是比较实际的,打字就不必说了,还有些办公软件应用,我没记错应该是Word,有没有金山打字或则WPS之类我不记得了。

但我真真切切记得学校发的教材中,有一本是关于电脑应用的,里边有很多配图,介绍如何“上网冲浪”(对,当时把互联网比喻做信息海洋,有“上网冲浪”这个词)当时介绍了几个主流的门户,新浪、网易、雅虎等赫然在上(没有腾讯,因为当时腾讯没有做门户网站),还介绍了什么叫“伊妹儿”(E-mail ),如何搜索,当时搜索市场并未形成垄断,门户都有搜索的。至于有没有介绍如何使用网络寻呼机OICQ之类的我忘了,反正那教材教的很多都很基础,比如保存离线网页,缓存等等,我没太在意。

至于真正接触网络的,到还不是在学校,而是在校门口那“电脑培训室”(参见前文《年少时光之初中门口》),那培训室当时能开在校门口,并非网吧身份。人家是正规提供电脑培训的,什么学习打字,办公软件,财务软件之类,我们中学生要去开台机子用,人家老板也自然不拒绝。

当时是我跟小涛两个一块开一台机子用,论为何踏入电脑培训室,缘由记不清了,大约是在一本娱乐杂志上看到小涛追星的容祖儿资讯,上边写了个网址,就想着电脑培训室也能上网吧,就两个人一起开机子,好奇心驱使少年主动上网找资讯。

当然事实上我们选错了地方,那电脑培训室不是网吧,网络方面大约用的是家庭传统的拨号的电话线,网速慢的不行,慢的程度大概今天难以想象,打开一个网站,加载明星照片之类,等了老半天,因为是初次上网,没有经验,我跟小涛都很有耐心等着,还以为这是正常现象,看着那图片一点点从上至下慢慢显示着……一个小时其实我们都没看什么东西,就光等几个网页加载了。这应该是我最早的上网记忆。

后边初中生涯也至少进过两次网吧,先后顺序记不清了。一次是跟着同学们走,穿到了明秀西路,那网吧很大,网速也很快,开个网址基本上十来秒能加载完成,肯定拉了专线。我去就是纯粹上各种网站,挖掘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科幻类的信息,什么玛雅文明、外星人、水晶骷髅之类的猎奇资讯,感觉这样看信息非常满足。

还有一次是在南铁一街那边的小网吧,这次是真的与网友交流,当时有些同学已经开始用QQ了,我还不懂(想来真后悔,因为当时申请QQ的话,号位数都很短,七位以内是正常的),我当时进的是教材上写的网络聊天室,网页版的,一群人在一个空间内聊着,各种文字如倒着流的瀑布一样,从下往上刷着,每个人都是匿名或则自取名字,然后可以指定对谁说,我当时很兴奋能跟一个远方的网友搭上话。

要问今天我为啥不喜欢弹幕,是因为我们小时候早已经历过类似的事物,前阵看起来很时髦很有趣的弹幕,放在我们这样的人眼里,真的OUT到不行。

偏偏当时我还没有掌握十指键位、盲打键盘等最基本的技能,拼音打字超慢,几乎都是用两个手食指逐个逐个敲字拼音,当时也没有搜狗输入,用的还是智能ABC吧,反正回应别人超慢的,看着上网时间快到了,剩下那点时间,还想跟人保持联络,想要某个人的真实通信地址好写信之类,在今天看起来超级幼稚的行为,就发生在那时。当然惊讶在于,当时真的有不少人是在公共网络聊天室放真实通信地址的,大家都能看到,可见当年的网络,人们真的很单纯。

我记得当时我时间到了,下机后还意外撞见了个女同学,当时她已经聊起了QQ,当时跟她发生了点事,大约是她让我必须做什么事来着,否则她就告诉老师我到了网吧,大约在当时的孩子心中,进网吧是坏行为,不能给老师知道,她就以此来威胁我,不过好像我事后并没有在意。

初中时代,还有很多不接入互联网的电脑游戏室,那么多电脑主机放在一起,还做生意的,却不接网络。这放在今天会觉得很不可思议,可当时真的就很多这样的黑游戏吧,用电脑装各种单机或则局域网游戏,然后做中小学生的生意。怎么说呢,当时会打字会上网的中小学生并不多,但玩游戏是人人都可以无师自通的,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市场。

这样的电脑游戏吧我去过几次,多数是玩“半条命”,或则是“魔兽争霸”、“星际争霸”、“红警”等,这些系列游戏被奉为PC游戏的经典,不过当时我竟然对此兴趣贫乏,就看着别人玩得很嗨,但始终不知道有啥好玩的,便当知道有这些事,却始终没有上瘾过。

到了如今,当初的“半条命”演化成了今天手游吃鸡,当初的“魔兽争霸”演化成了今天的“王者荣耀”,在我们这些人看来,很多东西并没有改变,老话常说就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以上就是我当时这个初中生的电脑网络接触史,相比起小学,除了接触互联网之外,并没有太大改变。电脑依旧是那种笨重的台式CRT显示器。互联网虽然已经开始渗入社会,但多数人依旧跟几年前我小学年代那般单纯质朴。当时懂的虽然不多,但有很多概念以及事物的理解却是经典的。比如电邮依旧是电邮,即时聊天依旧是即时聊天,甚至于最应该创新的游戏模式,依旧延续到了今天,这么多年过去,再回头,很多东西早已不似当初,骨子里却又似乎未曾改变。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1个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