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我用过的洗衣产品

今天聊聊我用过的洗涤产品吧,从最早的肥皂到今天的皂粉,感觉自己是回归了一圈,但中间用过的那么多产品,正好也是咱国内发展的一个缩影,嘿嘿,请允许我这么自夸一下吧。

以前用的肥皂,最早的好像是“工”牌的吧,就是皂体上会印上这“工牌”两个字的那种,那东西在今天看来是相当廉价,一块五毛。不对,应该是一块肥皂卖一点五元人民币。可能是因为原料价格低廉,我们都知道肥皂是用油脂作为原料的,那“工”牌肥皂含有相当多杂质,不透明,而且容易泛白,城里人是不屑于用这个的,而小时候在农村的家里就用它洗衣服的。

小时候在城里里还见过另一种过渡期的奇特洗涤产品,叫做“洗衣膏”,牌子叫“猫牌”,现在想来,我都不知道那工厂当时是如何把这东西销出去的。那东西不是固态,也不是粉末,更不是液态,就是类似浆糊鼻涕一样的东西,胶袋包装,用的时候撕开一个口,然后就这么挤,抹在衣服上搓呀搓……感觉那东西比肥皂还难用。如今我怀疑那东西可能就是没经过干燥工艺的洗衣粉吧。

往后就是透明皂了,那时候洗衣粉已经相当普及的,但父亲送我到初中首次住校的时候,给我买的洗涤产品却是透明皂。而“雕牌”的广告在那阵子可火了,记得有两个广告的画面,一个是老妈下岗,找不到工作,小女孩在家用“雕牌”洗衣粉悄悄的将所有衣服洗干净了。另一个是大妈级人物,将一块肥皂举起来对着阳光,晶莹剔透的香皂跟黄水晶似的。这两个“雕牌”组合就是在那时候打开市场的,透明皂的确晶莹剔透,可算是肥皂中的高富帅。

接下来就是洗衣粉了,这东西有两个阶段,丰富泡沫的与低泡沫。以前的洗衣粉是很多泡沫的,手洗的时候,老妈就喜欢用收粘着搓,越多泡感觉越好。后面机洗时代,泡沫多了会影响机洗效果,于是很多厂商就开始开发低泡沫甚至无泡沫的洗衣粉投入市场,可老妈习惯改不了。她照样搓的时候发现这洗衣粉没泡,就说是假的……其他杂牌的洗衣粉还没那么高的技术,继续生产多泡洗衣粉。那农村妇女就喜欢泡沫的,于是那些大牌子洗衣粉霸占的农村市场就这样被撬开了。什么碧浪、奥妙、汰渍、立白、雕牌、以及其他杂牌一块混着打。发现不对劲之后,大牌子们也不得不修改产品策略,将农村、一二三线城市区别开。洗衣粉这小产品就是这样被细分化的。

往后就是洗衣液,这是我觉得很多余的一个东西,买过“立白”跟“雕牌”两个牌子的洗衣液试用,从科学角度分析,我至今没看出他们将洗衣粉做成液态的必要性。两个都是很难漂洗干净,以往我用洗衣粉,三次过水能去掉泡沫,换成洗衣液,得再多加两三次漂洗才行。我听同事说那超市的洗衣液有假,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不管真与假,将五百克的洗衣粉,变成两三公斤重的液体,用了还得浪费水资源,怎么想都不是好事。

最后,也就是我现在用的皂粉,其实也是低泡洗衣粉的一种,但原料是植物油,而不是石油化合物,最重要的是好漂洗,三次过水基本上无残留了,洁净能力嘛,生活在城里跟生活在农村不一样,衣服不会太脏,能去掉汗渍就行了。

展望未来,其实洗衣粉这东西也可以免掉,小学时候看《十万个为什么》,就知道水中的气泡也能用来洗衣服,现在也的确有这样的洗衣机,包括超声波之类的也有,只是尚未普及。话说洗衣服本该是件简单的事,还要什么洗衣粉、洗衣液嘛!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暂无人赞)
Loading...

家乡故事之天然压榨花生油

前几天电话回家,母亲告诉我说今年家里的花生收成不好,不过收割进度很快。晒干的算算也装了十几个箩筐,感觉还行吧。记得年初的时候在家就讨论过今年还要不要种东西,如今气候不好,纯靠天脸色得收成的活不好干,村里也是以外出打工为主,很多户人家都不种田了。我们也不想种,可母亲还是坚持种了点花生跟红薯,我以为是自己终生大事没搞定,孙子还没出来,母亲也就闲了没事干,谁知电话里她咕哝说是想吃点纯正的花生油。

近两年我家没种花生,以前的存油都吃光了。俩小弟月初放暑假回家的时候就从市场买了大瓶的油,母亲说这些油假的,倒了很多煮菜都没味道。最后还是从别户人家买了点纯正的解馋。只要别户有人家还种花生,这纯正油就能用钱买,母亲自己还要种花生,是想着自家还有两个小弟即将上大学,负担重,这是她的想法。照说家里没其他老人,父亲在建筑工地担任总施工,儿女大的都在广东打工了。剩下两小弟的学费从来就不是问题。就她自己舍不得那点花销罢了。

农村人都知道纯正花生油来之不易,都说市场买来的油没味道、不好吃。我不确定他们买的时候是否清楚各种食用油,如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调和油之类区别,只因我们历来祖祖辈辈都只吃花生油,那天然香味烙在了脑子里。其他油类在我们眼中自然不如花生油好吃。

以前中学的时候暑假就跟老妈一起上过岭下过田,我是记得地里的花生如何一步步变成缸里的油的,顶着烈日拔花生辛苦不说了,花生从苗根下脱粒这步,都是靠手工一把把摔出来的(我们那是丘陵地区,本身也落后,不好机械化)。带壳的花生会铺在楼顶晒干,广西这边热夏时节天气变化多端,老天瞬间起云或边出太阳边下雨,这都是常有的事,晒干的花生如再被雨淋过,将来出的油会变得很难吃。每见到下雨之前,晒东西的人家都会拼命的将作物重新装好箩筐搬回屋子里,那挥汗如雨的场景很能教育小孩,这粮食的确来之不易。

带壳晒干的花生会被暂存在房间里,等着农忙过去之后,油坊开榨的消息会传遍全村,到那好日子时,各家各户都会将自己的花生装好箩筐袋子,用扁担挑至路口的铺子集中(那也通常是小农村的各类物资的交易中心),那会预备整套流水设备,各户人家都会按照商量好的顺序轮流上线,这时候户户人家不管老小都要全体动员的。因为那边只提供设备不提供人力,工人都是自家老小充当。

从花生脱壳开始,单独房间里摆放的那个脱壳机噪音很大,一箩筐的干花生倒下去之后,挤开的花生壳、大粒爆满的花生、小粒花生都被滤网层层隔开分流。一家人在这时候就会忙开,有负责搬运箩筐的、有负责倒花生的、有的马上开始进一步筛选的、有负责清理更换装花生壳的袋子的……这些花生壳还要收集起来,在下面的阶段用到。

脱壳、机器初筛之后就是人工细筛,虽然机器可将花生壳跟粒种分开,漏网之鱼终究在所难免,另外就是变质的花生也需要人工挑选出来,以避免混入油中影响油质,乃至影响健康。人工筛选不但需要细致,也需要速度,要在上家花生全部入蒸之前赶完这个步骤。这多是妇女做的事,只见她们将一大铲花生倒入盘中快速铺开,手立刻像小鸡啄米似地点个不停,不一会儿就处理完一袋花生,又接着下一袋了。

人工筛选之后就是蒸煮翻炒,我跟朋友聊到这一步骤的时候,他不明白为何有这过程。说花生晒干就是为了榨油,怎么能又混入水蒸气呢?可话说咱村里的工艺就是如此,架起几个大蒸笼,粒粒饱满的花生被倒入其中,水蒸气一路翻腾而上,柴火来自于刚脱下的花生壳。蒸熟的花生会被倒入一个大滚筒进行翻炒,朋友他认为花生被翻炒后得出的油会变味,以至于不是原味的花生油了。撇开这个不谈,我们那经过蒸煮,翻炒过后的花生粒,都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粒粒都是晶莹闪亮,其中的油几欲爆出。

紧接着就是压榨了,电视广告中经常打的什么“压榨工艺”,或则什么“一级压榨”之类的口号,在我眼中都是老掉牙的工艺,因为从小我见到、吃到的都是压榨的油。只不过压的方式可能跟大家想的不一样,那设备是一根长长的圆柱,外边套上一个固定不动的钢套,电机旋转带着圆柱慢慢旋转,花生粒从圆柱体一头的入口滚进入之后,在钢柱螺纹带动之下,会慢慢从圆柱另一头被挤压出来,开始钢套定得比较松,挤压出来的渣子仍含有大量油脂,往后反复一两次,随着钢套调紧,钢柱旋转之下那油渣会像薄薄的纸片一样被旋出来。

出的油还不能直接装桶,那会有一个大盆子接着压榨机出油口,流出这油是粗油,接下来会有根小管将其吸至过滤环节,过滤机的结构也是看得见的,就好几层铁块跟厚厚纱布,交错间隔着,经过这么一过滤,出的油就可以直接装桶了。油坊的桶可以先带回去,话说每户人家都有自己存油的缸子,多是陶瓷的那种,每年旧油清完,缸子就会被搬出来清洗、晾晒干后,还要准备非常生的、含有大量鞣质的柿子,切片之后用它将缸内涂匀一两遍。为何有这个步骤我不太懂,反正都是这么做的,涂完之后缸再晾干,即可装存新油了。

 

附注:1:榨干之后的油渣,在户户养猪的年代,会被收集起来喂猪。

2:过滤之前沉淀的粗油渣子是极好的素菜佐料,炒青菜的时候加上一点这种油渣,味道极香!

3:近几年广告经常说压榨,是因为以前市场上大规模生产的油多半不是榨出来的,而是通过粉碎原料,浸泡溶剂的方法,将其中的油浸出来的。后期的香味之类都是通过香精添加进去。类似的香精我接触过一次,味道浓得让人想晕掉。相对来说,浸出油味道虽不香、营养有欠缺,但品质可控,并且更安全。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暂无人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