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梯田瑶寨游记

上个月冲刺累着了,最后一天还加班到凌晨,早就计划了月初出去放松一下。看小伙伴们有报团去连州那边欧家梯田,瑶寨。就早早报名等这天了。

早几年考驾照的时候跑长途测试就到过连南这一带,挨着到了湖南这边,单程跑三四个小时,够远。而且处于省跟省之间交接处,也够偏。广东虽然是经济大省,但连南这边还是很落后的,要扶贫发展经济,走旅游发展是赶上好时代了。

这边旅游资源虽然多,但无奈于底子太薄,就比如我这次去的欧家梯田吧,通到欧家村那边的村里的水泥路才刚施工完毕(比我们广西村村通水泥进度还慢),配套什么都还没有。通到景点那水泥路有一段经过山脚的村,村里道路特别窄,旅游大巴车肯定过不了的,我们的大巴车都无奈停在山脚。从村里租六七辆当地村民的小车进去。这点被很多小伙伴们误认为是当地刁民故意拦路不给过,要另外收费。

但仔细想来当地虽然落后,但村干部不至于如此短视,自掘坟墓破坏景点的形象。村入口旁边正在修建一条拓宽的道路绕过整个村,我们的大巴车受村民指点,试图从那边绕过村,无奈没有水泥路,更重要的是前方还在建桥梁,工程都没完毕,实在过不去。

所以总的来说,连南的欧家梯田还在开发中,我们到的算是一个人迹罕至的景点。

来之前很多人担心秋稻早就收割,因为我老家的秋稻的确割了,但欧家梯田特意弄了一大片晚稻,错开时间种植,11月的上旬去还能看到金灿灿的梯田。不得不说当地有心了。

连南欧家梯田
欧家梯田看着是非常大的,要成熟开发的话估计大家都不能下田了。因为田埂很细
我们到点时候已经是傍晚了,远处村里已经升起了晚饭的柴火
细看这晚稻稻穗,没有想象中的饱满多粒,想必也是天然的吧。
拍照的时候后边看不到其他游客的感觉真好,尤其是这种大场景下。
这里其实有水泥村道,但在村口就已经不给开车了,水泥路只是方便步行。因为景点还没建设完毕,所以立了个禁止通行的牌子。
回到欧家梯田这个村的村口 拍的路边野花,可惜有几朵衰败的。可以命名这作品叫“枯荣”,嘿嘿
当晚是在一个叫,油岭歌堂的地方吃饭,这是当地村里为游客们打造的集中吃饭,表演的地方。这里有瑶族的长桌宴
长桌宴后就会有篝火晚会,在中央的大舞池里已经竖起了一堆柴火,这是点火之前的仪式吧。
点火的瞬间,其实柴火已经淋了油,所以点着的时候有轻微的“碰”的一声。

第二天就是上瑶寨,说是上是因为瑶寨是在山上,瑶寨聚集的村其实已经通了水泥路,车子一路爬坡也能上到。不过我们一伙是打算走一下古瑶寨的路,也就是没有通车路之前,瑶寨村民们步行上下山的道路。

那路都是阶梯,等同于爬山,一行人爬着确实累,还是平常有健身习惯,我是第一批上到了山顶,深秋凉爽的天气也湿了半身,一路都有人疑惑当年这些瑶寨的先祖们怎会选择如此偏僻深山高处建村,讨论得出的答案是,人多地少,有人不得已被迫迁入深山另外开拓荒野。上山虽不易,但在古时农耕时代多数自给自足,平常也不用经常下山吧。

上到瑶寨所在那片山的山头,遥望过去比很多山都高了。可惜天气不佳,远方的山仅朦胧可见。
成片的瑶寨古房,现在只住的都是老人居多。很多年轻人要么外迁,要么就另外找地方建水泥新房了。
瑶寨村附近建的观景平台,应该也是远眺瑶寨最佳位置,不过有根柱子挡住了,拍不出最好的照片
从瑶寨出来后还有互动的环节,就是穿瑶服,学跳瑶族的长鼓舞,体验唱瑶歌,或则学瑶族刺绣。不过,很显然与刺绣想比,跳长鼓舞更适合我。

长鼓舞、瑶刺绣、还有那个什么歌,都是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返程经过的一个景点,叫“万山朝王”,这景点在车道旁边,不需要爬。那建了个观景平台,目前不需收费。
“万山朝王”的全景照,这景点曾经诞生了获得金奖的摄影作品。难得的是,最远的山头居然还是最高的。此刻天气并非最佳,如有云雾环绕更迷人。
跟“万山朝王”这块大石头合影一下,证明自己到此一游。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暂无人赞)
Loading...

年少时光之借读高中

本文隶属于《青春回忆集》

过了一个暑假之后,接着就开始我的高中生活了,当年我中考的成绩并不好,换句话来说,凭实力我是考不上桂平三中的,父亲知道我考试的成绩后还特别生气,是母亲替我求了情,加之父亲内心也不忍,所以就花了六千,把我送到了虽不是最好,但在桂平当地也还算是不错的桂平三中。

进桂平三中之前,父亲还特地待我拜访了住在桂平城区的亲戚,算是远亲吧,总之是我当时所不熟悉,但在桂平当地是属于干部的叔公,桂平就那么丁点大的地方,桂平叔公的住所就在学校不远处,按照我现在的推断,父亲托帮忙找关系的人应该就是这位叔公了,就读之前拜会是应该的,只是当时年少不懂事,自己也没有特别表示感谢,当做见过就算了,当时桂平叔婆的身子应该是很不好了,只是我并未留意。

父亲带着我初进桂三中的大门,有了前面那些经历,我进这所高中其实并没有太多惊喜,记得当时三中操场那边的公寓楼还没建起来,我跟父亲沿着校门口的主干道漫步,干道另一头便是一栋宿舍楼,据说是女生宿舍,从外边的窗口还能看到里边的双层木床。我心中便知那住宿条件不会比镇上好多少。父亲还要忙着工地上的事,将我送到学校只带了一些衣服行李,棉被说是放在了桂平叔公那,待天冷的时候让我自己过去拿便是。不料这一安排让我后边遇到了尴尬!

高一时候的宿舍也是大通铺,就是将临街道的一栋教学楼的一楼的几个课室直接改为男生宿舍,由于那条街道的另一头是通向山脚,也不属于主干道,晚上也没什么车,深夜也算安静。只是住宿的环境很堪忧,感觉木床在科室里边排得密密麻麻的,晚上的灯总有一种昏黄的感觉,床排得太密,那个白炽灯总有很多地方照不到。好在宿舍离教学楼近,看书都是在教室,宿舍只是睡觉的地方,这光线问题倒也不影响学习。

不过晚上睡觉前总是很热闹,一方面大通铺一间房的人很多,有些还不是自己班的,晚上聊起来就总有人无所顾忌,不闹得很晚是不会全安静的,更别说有人半夜磨牙梦语,以及起床撒尿踩木床响之类的事。

奇怪的是我忘了当时住这种大通铺上厕所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我记得当时男生洗澡是在一栋教学楼旁边的位置,有一排间隔好的洗澡房。由于洗澡时间很集中,所以往往都是里边有人洗的时候,外边还有人排着队。但厕所的位置在哪里我还真不记得的,有可能当时男生都跑到教学楼一楼的厕所了吧。

住那临街的教室大通铺也有不少好吃的,街道两旁学生回家必经之路上晚上有三三两两的宵夜摊点,宵夜与宿舍距离如此之近,以至于同学们经常有直接在窗前喊老板送吃的,本来窗口也有个防盗网,硬是被人撬开了个大口子,然后各种汤粉米粉,被装入袋中,就从撬开的口子递进来,老板也方便从这口子拿现金,同学们填饱肚子如此方便,宿舍中也时不时飘荡着宵夜的香味!

前阵子说,父亲将棉被放在了桂平叔公那,后边我去取棉被的时候遇到了很不好的事,桂平叔婆刚病逝,我跟父亲说想去取棉被的时候,父亲让我等过几天,冷空气一来,晚上睡觉实在受不了,就硬着头皮去桂平叔公家了取棉被了,当时也不知道什么礼貌或则人情之类的事,到了叔公家,打了招呼,记得叔公还拉着我坐了聊了一下。我好像借口说很忙,拒绝了吧,直接上楼拿着棉被就出门了。也不知道所谓的安抚祭奠一下。如今回想来,还是当时太年轻呀!

住在宿舍里边平常闲的时候,同学们也会侃天说地聊各种话题,我当然也会参与其中,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成长的环境不同,聊到一些关于社会的问题的时候我跟从村镇上来的同学们观点明显不同,我记得最深的是关于贪腐问题,同学们说的很多事情在当时的我看来是很夸张的,或许是因为我小时候生活在城市,感觉周围一切都好,而同学们生活在乡下,有亲眼见过很多村官贪污腐败。所以当时会有争执,但现在回想,其实城乡割裂现象的存在,这都是正常的,只是当时刚上高中,对这些不理解,正如高中的历史课(思想政治课)上,当时也有老师说了句:农民阶级的思想局限性,是自私,农民不能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需要的是工人阶级带领工农结合,意思大概是这样。可这话让当时很多从农村上来的同学非常反感,有同学入坑了,以农民自居,还当场反驳等等。

高一的时候还没文理科分班,后边跟隔壁铺的小鎏子玩得比较好,他这家伙也奇怪,家明明在市区,但也同时选择住校。可住校环境实在太差,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得来的想法,说考虑着自己出去租房,他叫上了我一起,于是高一还没过完,我们俩就一起到校外合租去了。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暂无人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