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柳州“螺蛳粪”了

“螺蛳粪”这叫法是挺有意思,这是用桂柳话称柳州当地的名吃“螺蛳粉”的谐音,时隔一年都未能尝到那正宗的口味,如今我是真的很想吃了。

什么是螺蛳粉,百度百科上有,即以传统桂林圆粉,搭配酸笋、香花生、油渣腐竹、酸豆角、炒木耳、萝卜干、时令蔬菜等,加上用石螺精心熬制出来的香辣螺汤……上品之时要以汤面浮一层红红辣椒油为好!其中除了螺汤的配方属秘方各有千秋外,以酸嘢最出名,酸嘢中除了酸豆角就是酸笋了,《舌尖上的中国》中就有一集是讲述柳州的酸笋如何出品,话说这东西光是想,我都能流口水。

螺蛳粉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这小吃的呢?追溯到99年初中的时候吧,那时跟同学第一次在外吃粉就点了这个,少年时代的我不吃辣,首次品尝螺蛳粉的时候我是吃得眼泪鼻水一块流,嘴巴里除了辣味再没别的,即便老板称放的只是微辣,我已经受不了了,那时候无论如何也不敢设想自己往后会爱上那么辣的东西,也怪当时身在南宁品尝不到正宗的螺香吧,那一次之后我就再也没敢吃原味的螺蛳粉了,每逢要吃的时候都是吩咐老板将其换成骨头汤。话说这螺蛳粉的配料,搭配的是骨头汤,我都不知道那应该叫什么风味了,总之初中时候自己就是这么吃的。

到了高中换地方读书了,更加没机会品尝所谓正宗的螺蛳粉,记得以前学校附近是有一家粉店号称有卖,味道也不错,但老板说用的都是老鸡汤,我也不明白为何用鸡汤的粉会叫做“螺蛳粉”,或许是这名头做招牌会比较响吧。那个店没等我高中毕业就关门了,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成也萧何败萧何”,挂“螺蛳粉”的牌不卖正宗的螺蛳粉,人家也不愿意再来吧。

首次吃出螺味的粉是在大学,男生饭堂的一个角落首次开张螺蛳粉店,去尝鲜的时候那味道可好了,虽然还是辣,但我就不懂自己为何就能吃了,而且还是在不知是否正宗的情况下就悄悄爱上了这味道。缘份天注定吧。可惜后面那小店的产品慢慢变质,出品的螺蛳粉,螺味没那么浓了,配料也越来越少了,可能老板觉得学校里的市场始终就那么点大,做粉自然不上心。虽然如此,但小小门店也算完成了它的推广任务,让我们这些不能吃辣的人爱上柳州的螺蛳粉。

尝到正宗味道的是在大学毕业那个暑假,应同学邀请去了一趟螺蛳粉的发源地——柳州,跟当地人吃早餐一块点了这个,吃的时候尽管已经辣得满头大汗,嘴里依旧直呼爽!这是以前不曾有的感觉,原来螺蛳粉是这么好吃的!后面在柳州呆的日子,有多少个中午自己是不吃饭,就一碗螺蛳粉搞掂肚子的,我已记不清,瘾是越发深重,直至离开柳州之后心里至今还怀念那股味道。
在广州呆的几年,我工作的地方曾开过一家店打出了螺蛳粉的招牌,吃过几次感觉那味道不算正却算熟悉,后面才知道老板夫妇俩都是柳州人。原来柳州人也不见得能做出正宗的螺蛳粉的,品质虽差但相似的味道也算能满足一下我嘴瘾。可惜那店没做几个月就换经营方向了,再上门的时候,老板虽然还是那老板,但已经没有螺蛳粉了。

朋友一直跟我说,广州也算美食之都,各类美食都一应俱全,只有自己找不到,没有广州见不着的,尤其是西关小吃为名,话说这些年我穿过多少条广州的老巷,都没找到螺蛳粉的招牌,倒是有不少打着桂林米粉旗号的店面菜单上是写有这个,可惜出品的粉味道连柳州的十分之一都不如,根本不能称作螺蛳粉了。

柳州万人螺蛳粉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暂无人赞)
Loading...

群广场杀来,“话说社区”的机会晚了

前段时间看了月光博客上的两篇软文广告,其中一篇《在社区3.0面前,BAT颤抖吧》的标题相当嚣张,文章水分充足,后面评论也以负面居多。可能作者的想法比较泛,表达上也缺少说服力,但既然是产品终究要试用一番才能下结论吧。我倒很想看看背后那个“话说社区”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能让BAT颤抖。下载安装使用后感觉有那么点新意,再比较比较几天,觉得可以下结论了。我不认为这东西能让BAT颤抖,这几天的观察下来,我想不用等BAT一起上,光腾讯一家就能让这所谓的充满光明前景的社区3.0的产品死无葬身之地。也不看看那是谁的地盘,社交领域是腾讯的家门口。作者在写这文章之前最起码应该观察一下腾讯的动作,打仗也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些东西都是公开看得见的,若不了解就大肆叫嚣让BAT颤抖,这篇广告软文也就只能落成人的笑柄罢了。

让我怎么评价这“话说社区”呢?我觉得它就是百度贴吧的手机版,当然有所不同的是“话说社区”特别加强了移动属性,表现在很多元素,如频道、帖子等都是带有位置信息的。信息输入方面也为手机做了很多优化,支持语音、拍照直接上传等。对商业化支持也比较好,可以依据位置找商家,并与商铺对话,甚至下单等。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特色了。至于所谓的定制应用,去中心化等,都只是用一套相同的框架,放上自己的图标跟频道列表,几分钟就能出来的东西。而苹果手机应用市场有审核机制,所以这套所谓的定制的玩意在iPhone这边玩不通,导致官方给出的下载应用只有安卓的。我想“话说社区”官方不久后可能会用一套固定框架交给苹果审核,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载入不同的社区,以此打入苹果市场。但应用内直接交易是苹果严禁的行为,所以想在“话说社区”内直接做生意的恐怕得打消这念头了。

虽然那作者将未来社区3.0描述得相当美好,但他忘了一点就是做这所谓的“话说社区”都只是顺势而为,大势面前腾讯也早就有动作了,腾讯QQ群广场目前正在测试,它也引入了频道概念,并且每个频道可以入驻多个QQ群,目前据说是大于1000人的频道即可公开。并且官方很明确的表示不久后手机版群广场就会上线。之所以还在测试是因为群广场的前身QQ群论坛的数据转换需要点时间,很多新功能、如商家专用频道,地图位置标记也没有完善。至于那所谓的移动特性,如位置标记、语音、手机拍照快速发帖等等,想这顺势做下去,那都是不久后就能实现的事,QQ群本身已经有位置的属性了。如果腾讯在手机QQ或则微信上整合群广场,那“话说社区”立马会被宣判死刑。

就拿这个所谓社区3.0的案例说,腾讯那QQ群本身就是兴趣爱好、组织社区的交流地。发展到今天,从500人群到1000人群,再到2000人超级群,极端情况就是每个成员说一句话,所有人都要看上一个小时的聊天记录,所以很多人都会忽略群信息,只在需要的时候才进去晃一晃的。这说明即时聊天已经无法解决QQ群体沟通信息的需要,客观要求腾讯必须对此做形态上改变。再加上群数量不断增加,相同类型群越来越多,很多组织甚至都开了什么1群、2群之类的分群,然后QQ上手机在线用户也不断增长,移动在线的人越来越多。一切的一切都在要求腾讯必须要推出新型的群体沟通产品,解决信息泛滥,人数增多、兴趣圈子分散、移动在线交流的问题,群广场这样的产品推出是大势所趋。客户需要是第一,商业化赚钱都是顺带的。

看到这,大伙估计又感慨,在巨头眼皮底下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大伙不要忘记,Facebook、Twitter也都是在谷歌、微软眼皮底下成长起来的明星企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想说,大企业动作身手都会比较慢,小企业若想冒出来只能靠速度,这就是唯快不破,你一定要比人家快很多,若等趋势变得如此明显,以至于连大企业都缓慢开始行动的时候,一切都迟了,想知道别人不知道的趋势,那只能凭借你的独到眼光与灵敏嗅觉。中国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害怕BAT,总觉得只要有BAT存在就没有机会,那只是他们都没看到BAT眼睛以外的东西罢了。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暂无人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