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被预测的命运—《全数据时代》读后感

最近读了个科幻短篇《全数据时代》,联想到我上一篇公开的文章说的小米手环2,也是个收集数据的货,那就谈谈感想吧。

里边描绘的未来世界,社会运转效率已经极大提高。你什么时候出门,踩的电梯、楼下的专车,一切都会恰如其分安排得当,分秒不差!你没有一丝时间浪费,道路车辆穿梭如流、却从来不会拥堵!能做到这一切,是因为人每时每刻的一言一行,都被无处不在的数据收集上传,后台经过大数据统计分析,中央会给出了一切的最优解,种种恰好之外,贴心在线小秘书还会就问题,给出如你所想,如你所愿的回答!

小说套路,通常都是完美世界的背后总有阴谋诡计,在那样的时代,虽然社会底层的人也能活得看似很幸福,但社会最宝贵的财富却变成了隐私,是隐私让人变得不可预测,也是隐私让人变得与众不同,因此,真正有钱的人会买断属于自己的数据,使之不再共享分析,然后再利用这种与众不同,赚取更多财富!

中间有这么一段,映射了今天的现实,你所看到的一切信息,经过中央系统分析筛选之后,都高度符合你的口味。例如里边女主角爱看的言情,匹配的电影、演唱会、以及类似的书籍一股脑塞过来。更狠的是,女主角无论走到哪里,看到的广告、都是跟她高度匹配的……也就是说,只要系统判定你是脑残粉丝,那它就会让你变得更加脑残粉丝!

高度的即时反馈就会产生这样的强化效应,让人变得单调又愚昧,长期以往,甚至你的职业与人生选择,都被塞入了可以被预知的数据分析中,你只是这一群脑残粉丝中的“标准体”,不是什么不可替代的人。没有了个性化,人的价值就会被极大贬低,死了一个你,就立马有另一个你顶上,没什么大不了的。

为什么说是映射现实?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数据统计分析的初级阶段,中国的BAT三巨头,阿里的淘宝、超级APP微信、以及百度联盟,他们手头掌握的数据可能超乎很多人想象。很多时候,你已经被人精确画了像,但你还不知所然。正如今日头条、网易云音乐之类,会不断分析你的口味推送合适内容,讨好你的同时,也缩减你的不确定性,让你变成“标准体”。一旦成为“标准体”,那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该怎么玩就怎么玩!

我也无意于教人如何保护隐私,在我看来那不太可能,毕竟要提高社会效率,历史潮流这也是必然,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一种开放的思想,勇于开拓新领域、勇于接受自己原先不感冒、不喜欢的东西。正如一个小孩子,要时刻对世界保持好奇心……人,应该是永远都难以捉摸的,能被精确计算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1个赞)
Loading...

《避免被预测的命运—《全数据时代》读后感》有12个想法

  1. 要看一个人是否有自我,有自我则外物为我所用,无自我则我为外物所用。如果自我觉得幸福,外界提供诸多便利,也没什么不好。自我是鲜活的,强权不以强力压迫,那就不足惧。孔子曰,随心所欲不逾矩,这状态不是挺好吗?

    1. 我昨晚刚看一个案例,在火星上,机器可以瞬间复制你的所有信息,将其传回地球瞬间再生,跟星际传送门一样。当按下按钮那一刻,有了副本之后,你是愿意销毁原体,还是保留原体?这是对人所谓自我本能的拷问。

        1. 想虽然明白,我还是对自己下不了手……知道远方有个自己,然后下一步就是自杀。呼呼……做不到

  2. 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的中篇小说,说一个完美罪犯,是私生子,出生的时候没有记录,长大以后也没去过医院,没有社保号,没有驾照,没有信用卡,收入和消费只使用现金。所以在美国社会里,他就是个“不存在的人”,可以肆意犯罪。现场采到他的指纹血样也没用,根本就是查无此人。
    我觉得现在的中国也快了。如果不用手机,不上网,跟透明人也差不多。要是我退休了,我就打算把手机号注销当个透明人。

    1. 到你退休那年代,估计联网更甚了,想隐匿估计不行了。
      不过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什么都不留,死了就当不存在了。

    1. 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些人想将互联网当做法外之地,但那是不可能的

  3. 话说在我这里,你当透明人是完全不可能的,就这么说吧,我从A县出发到B县(或者市),我要进入,必须刷身份证。然后登记。如果这些数据完全公开~~= =

RaresNote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