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大师、童心和电影史

看这团购快过期了,就趁着周末拉上老妹去电影院观赏《雨果》,之所以挑这部电影,不单因为评价不错,也因为那海报的制作风格,看上去十有八九是叙事电影,这类电影能拿奥斯卡奖的话,说明比较有营养吧!

影片观毕,结论是这片缺少惊艳刺激的场景,这多少让我们专程跑去看3D的人心底有点失落,但老妹继续维持她事先的评价——片子不错,因为里边有些东西让人感动。

片子前半部分都是讲诉那个叫雨果的小男孩,后半部分则是关于一个电影大师的故事,中间是靠一个小机器人串在一起。整体画面风格非常华丽,那无数粗狂而又精致的齿轮传动,富丽堂皇的法国火车站跟大笨钟、咖啡馆、杂货店、火车站的花店,四处冒烟的蒸汽管道,处处都能把人拉入那个年代梦幻般的场景中。

小男孩过着贫苦的日子,却有着不要命的执着,修好那个机器人的同时也修好了一个电影大师的心。

影片还插入了一点历史,关于电影、关于艺术大师的历史。用电影本身去讲述电影的故事,很容易把人拉入景,这本来就是过去的事,现在从主人公的角度再看荧幕,这使得我们得以再往前穿越。

电影诞生比电视早,甚至比录音机更早,即便刚诞生的电影画面黑白粗糙,也没有声音,都足以震撼当时人们的心灵,正如影片所说的,电影盗窃了人们的梦境,将梦搬到了荧幕上展现了出来,是电影让人有了穿越时空的记忆。让老一辈的演员看到自己年轻时代点点滴滴的风采。

在那个年代,能让人看到自己年轻时光,是足以让人感动的事,在那个年代,能让大众重新认识经典,也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

这一切,都是一个幼丧父又天资聪颖的小男孩做出来的!他是机器人的化身,他名字叫雨果!

点一下给本文评个分!
(尚未有人评分)
Loading...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